近期,必赢线路检测3003的医学免疫学、人类遗传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病原生物学等学科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J Adv Res、Clin Microbiol Infec、Pharmacol Res、Aging Dis等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在自身免疫性肝炎、TCR CDR3组库特征分析、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发育、微生物策略干预治疗宫颈癌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和重要突破,推动了基础医学研究领域的前沿研究。
医学免疫学研究方向徐林教授团队,在国际期刊J Adv Res、Pharmacol Res、Aging Cell、Biomed Pharmacother等连续发表系列论文,在肿瘤、自身免疫性肝炎、肠道菌群与衰老等多个领域取得了重要研究进展。其中,发表于J Adv Res(IF:10.7,中科院1区Top期刊)的文章系统概括了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脂质代谢重编程的最新进展,详细分析了TAM与不同细胞群体代谢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以及对M1向M2表型极化和肿瘤进展和治疗的潜在影响。在Pharmacol Res(IF:10.3,中科院1区Top期刊)发表文章系统地总结了嗜黏蛋白阿克曼菌(A. muciniphila)在肿瘤发生及肿瘤治疗中的作用,为以A. muciniphila为代表的靶向药物在临床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线索和帮助。
人类遗传学研究方向姚新生教授团队,近期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蝙蝠TR Loic-VDJC胚系基因注释和TCR CDR3组库特征分析等研究,系列工作目前已相继发表在包括国际著名期刊Clin Microbiol Infec(IF:14.2,中科院1区Top期刊)、Front Immunol(IF:8.7,中科院1区Top期刊)等学术期刊上,受到国内外领域研究的高度关注。此外,团队新近在COVID-19患者和疫苗接种者,应答B细胞BCR CDR3 受体库的分子特征分析、单细胞测序在TCR组库的应用、T细胞适应性应答机制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分别在Aging Dis(IF:9.9,中科院1区TOP期刊)、Cell Death Dis(IF:9.0,中科院一区Top期刊)、Cell Mol Life Sci(IF:8.0,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 Med Virol(IF:12.7,JCR1区)等杂志发表。
医学细胞生物学研究方向刘云、肖毅教授团队,在多细胞真核生物的发育过程中,证实了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CEH-37是秀丽隐杆线虫宿主防御的关键转录因子,提出CEH-37/OTX2是一种进化上保守的防御病原体感染的转录因子的重要观点,相关研究成果以题为“The homeodomain transcription factor CEH-37 regulates PMK-1/p38 MAPK pathway to protect against intestinal infectionvia the phosphatase VHP-1”发表于Cell Mol Life Sci(IF:8.0,中科院一区Top期刊),为揭示真核细胞防御基因的表达受宿主防御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此外,病原生物学研究方向闵迅、黄健教授团队,也在J Med Virol(IF:12.7,JCR1区)发表题为“Cervicovaginal microbiota long‐term dynamics and prediction of different outcomes in persistent human papillomavirus infection”的原创性研究论文(报道见学校官网:https://www.zmu.edu.cn/info/1292/29132.htm)。研究为阐明宫颈阴道微生物群的动态变化与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不同临床结局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依据,为未来针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进行微生物干预的策略提供了支持。
上述系列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学校“12345”未来人才计划等课题和人才项目资助。这些原创成果的取得,充分展示了我校基础医学学科团队在科研领域的创新能力,极大助力了我校学科发展,也是我校近年来不断加强学科建设、助推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发展的具体体现。
(审核:一审 韩勇,二审 徐林,三审 罗军敏,撰稿:苏曼 )